202007281313obsidian对块引用的理解By Silver
202007281313obsidian对块引用的理解By Silver(obsidian开发者)
首先块引用的定义是一个问题,每个人说块引用或者 block reference 的时候如果在讨论不同的东西,就会很让人混淆。我暂时看到有三种“块引用”:
1. 自动、无名块引用(Roam Research),自动的意思是除了写字,不需要你做任何额外的事;无名的意思是你不需要给这个块起名字。
2. 手动、无名块引用(我理解 Quicker action 做到的),需要引用的时候用软件或第三方宏的某个功能“提取”出一个需要引用的块,之后就可以引用了。
3. 手动、命名块引用,基本是 Obsidian 现在的功能,可以在文件或者 heading 层级。
1 与 Obsidian 的核心方向以及软甲架构都是不兼容的,如果还需要。除非在每行文字上都打上 ID,并永远保持所有文件 up-to-date。这样也不支持用其他编辑器打开这些 Markdown file(可以打开,但看上去会非常乱)。这不是一个很 future-proof 的解决方案,所以如果你一定一定需要这种块引用,我们建议还是用 Roam 极其替代品比较好(硬广:Dynalist 现在也支持 backlinks,只是不能嵌入。
2 我们可以考虑,与其叫“块”,不如叫“snippe/片段”,其实和一个 code snippet 是差不多的。用一个文件储存 snippets,其他的地方可以引用和更新。其实是把存储 snippets 的文件当一个小小的数据库在使用。
3 现在已经有了,还有一些可以优化的,比如让提取一段话为一个 heading 更容易(比如论坛上形容的 note extractor)。
关于粒度,我们希望能了解一些实际工作学习中的应用,比如在什么时候想引用一句话,什么时候想引用一段话,什么时候想引用好几句话等等。暂时 [[链接]] 是不能跨段落的,这也是和 Roam 不一样的地方;在大纲软件里,引用一行,同时可以包含它所有子内容。
粒度、块引用都是很抽象的东西,希望能听到更多实际应用,这样我们说不定可以一起找到更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,一起 think out of the box. 功能不是越多越好,粒度也不一定越小越好,我们认为用起来好用才是王道。
最后,设计和做软件都需要很多时间来推敲才能保证质量,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!